Enquiry-based Learning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探究性学习(Enquiry-based Learning. Enquiry和Inquiry经常可以互换,前者较常见于英式英语,后者较常见于美式英语)从古希腊苏格拉底(公元前469-404年)问答法至今已有两千多年,但是进入公共教育体系中是在20世纪初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提出科学教育应该是过程和思维方式,而非事实的记忆开始。1966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Joseph J.Schwab 1909-1988)于1961年哈佛大学的纪念演讲中,首先提出了"作为探究的科学教学"(Teaching of Science as Inquiry)。此后各种研究和实践表明,各个阶段——包括幼儿园——的学生都可以通过科学探究来体验和发展深入的思维能力。并且除了科学教育领域,在社会、历史等人文教育中也得到有效应用。

新千年即将到来前国际社会开始研究21世纪的社会变化对人力资源和教育提出了什么样的新要求。包括美国(P21)、欧盟(Key Competences for LifeLong Learning)、经济合作组织(OECD Key Competencies DeSeCo)、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 New Vision for Education: Unlocking the potential of Technology)、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Guiding Principles for Learning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等国家和组织都提出了教育和学习的新目标和框架。其中的共同点之一是在传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传承的基础上,对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高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目标。特别是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获得了快速发展,更大量的记忆性、重复性的工作有望被机器代劳,可以预见不远的将来就业结构会发生巨大变化,教育更需要提前适应这种变化(参考上海交通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小康《人工智能堵住了应试教育的华容道》)。

rainbow-01

P21 (Partnership for 21st century learning)框架(图片来源:P21)

WEF-NewViewforEducation

世界经济论坛WEF New Vision for Education框架(图片来源:WEF)

芬兰在取得国际公认的高质量教育的同时也积极面向新时代进行改革,在2014年的新版国家课程大纲中提出了与所有科目学习紧密结合的横向能力(Transversal Competencies)培养目标。

1022d0b2f3dd3b30aff898ac4aa61e03f9b96161

芬兰横向能力框架(图片来源:OPH)

2016年中国也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将从多个途径引导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教育评价等各教育环节的变革。它遴选和界定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也是21世纪中国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力图解决目前的课标对素养缺乏明确界定、系统阐释,对跨学科素养相对忽视,论述的核心素养与课程内容相脱离等问题。

相对于学习知识和工具性素养,跨学科素养和高阶能力的培养和评价是比较困难的。以中国和芬兰都重视的学会学习为例。在芬兰教育专家、赫尔辛基大学教授 Kirsti Lonka 联合微软、Claned Group(芬兰人工智能教育科技公司)和ELE Finland(芬兰教育咨询公司)编写的芬兰教育大纲横向能力评估框架《通向21世纪能力的道路》中,将探究性学习及其相关的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等作为学会学习及更多横向能力的重要元素。

Enquiry-based Learning-Core Competences

芬兰横向能力评估框架(图片来源:ELE Finland)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暂时没有这样具体的操作性方案面世,但是也可以看出探究性学习的适用性。

Enquiry-based Learning-Core Competences

知识创造和探究性学习的理论研究在华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科研团队中深入进行。在学校课堂实践中,特别是中学和大学的科学课程中也得到了应用。在教育部制定的小学和初中科学课程标准中都明确倡导探究式学习,将科学探究的观念与能力作为最重要的课程内容之一。

sci_std_9

sci_std_6

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近年广受国家、学校和家长重视的STEM教育,存在“玩具化、娱乐化、肤浅化和标新立异化”等问题。它当然不应当只是把几门课程凑在一起就完成任务,如何实现教学的升华是可以从知识创造的理论和探究学习的方法中找到答案的,比如广州市特级教师吴向东设计的面向高质量STEM的鸢尾花教学模式

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会分享更多芬兰学术届对知识创造和探究学习的研究,以及在学校和社会各种学习环境中的实践案例和经验总结。


Written by Wei Lu in 理论 on 二 05 二月 2019. Tags: Transversal Competence, STEM, AI, 核心素养, FAQ,